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京剧的常见程式
- 2、戏曲有哪些常用语?
- 3、京剧中的亮相动作是什么?
京剧的常见程式
京剧的常见程式包括以下几种:自报家门:引子:主角上场时半念半唱韵文,自叙心情、处境等。定场诗:角色念完引子后所念的四句诗,介绍特定情景和人物思想感情。坐场白:介绍人物的姓名、籍贯、身世及当时情况、事件过程等。跑龙套:扮演士兵、夫役、宫女等随从人员,通过特定队形变化烘托声势。
☆抬轿:戏曲表演身段程式。一般为二人抬或四人抬。坐轿人居中,抬轿人分列前后。起轿时,轿夫两臂弯曲于双肩头,缓缓站起,双臂晃动,走抬轿步。行坐间, 坐轿、抬轿人动作协调,步法一致。
吊毛:戏曲表演程式动作,演员向前跃起,用头向前翻,背着地,然后双腿向上踢起。 跑圆场:戏曲中表现人物快速行走或奔跑的动作,要求步伐稳健,速度均匀,动作流畅。服装服饰术语: 胖袄:京剧传统戏中男演员穿用的内衣,一般为白色,用于衬托外衣的色彩和图案。
通用霸,内行俗称宫中霸。即不分角色的行当,也不分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,都可以使用的程式动作,叫通用霸。鼓边 不用其他乐器伴奏,只用堂鼓轻轻敲击的声音来配合走边表演,称为哑边,或称鼓边。
兰花指是京剧中青衣行当在表演时的一种程式化手势,其手指向内弯曲,大拇指指向中指。这种手势不仅美观,而且能够表现出青衣行当所扮演角色的柔美、婉约、端庄等性格特点。在京剧中,青衣行当通常扮演端庄贤淑的女性角色,如《贵妃醉酒》中的杨贵妃、《二进宫》中的李艳妃等。
戏曲有哪些常用语?
1、“优伶”是古代以歌唱、舞蹈、滑稽、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,包括俳优、倡优、伶人等。而“行当”则是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,分为生、旦、净、丑等。其中,“生”主要扮演男性角色,“旦”主要扮演女性角色,“净”则多扮演性格刚烈的男性角色,“丑”则是喜剧角色。
2、与戏曲有关的两字词语有:青衣、台步、软靠、硬靠、扎靠、靠旗、走台、 叫板、文场、武场、行头、凤冠、头饰、武生, 行当、丑角、老旦、老生、 亮相、等。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、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。它起源于原始歌舞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。
3、开锣戏:一场戏曲演出中的第一个节目,用于吸引观众和营造气氛。 一赶三:京剧表演中演员同时扮演三个不同角色的技巧。 两门抱:京剧演员同时擅长并表演两个不同行当的技巧。 毯子功:京剧武打演员的基本功之一,包括翻、滚、跌、扑等各种高难度动作。
京剧中的亮相动作是什么?
1、京剧里的亮相是一种戏曲表演动作。具体来说:主要角色上场或下场前的停顿:在京剧表演中,当主要角色上场或即将下场前,会采用亮相这一动作。这是一个短促的停顿,用于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。舞蹈或武打动作后的展示:在一段舞蹈或武打动作完毕后,演员也会采用亮相的姿势。
2、京剧里的亮相是一种戏曲表演动作,主要指的是主要角色上场时、下场前,或者舞蹈、武打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,采用雕塑般的姿势突出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。具体来说:主要角色的特定动作:在京剧表演中,当主要角色上场或下场前,会进行亮相,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,并突出角色的重要性。
3、京剧中的亮相动作常用于表达不同情绪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 打袖: 表达情绪:怒斥。左右叠袖后,右手运用技巧使水袖直上,象征强烈的愤怒和斥责。 正搭臂袖: 表达情绪:行走或叙事时的微妙情绪。通过特定的步伐和手臂动作,展现角色的内心活动。 反搭臂袖: 表达情绪:深思或望远。